久久国产高清视频_日本在线视频毛片_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_欧美激情成人

歡迎您訪問廣東教師資格網! 本站為廣東教師資格證考試民間交流網站,教師資格證官網信息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eea.gd.gov.cn或當地教育局所示為準!
在線咨詢
公眾號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聯系
在線做題
短信提醒
教師資格考試動態提醒
獲取驗證碼

特別提醒:

1.提醒為短信模式,請填寫本人正確的手機號碼

2.確認預約后,會有專門的客服確認您預約的項 目,請保持通訊暢通

3.如有任何問題,請致電客服熱線:
020-87563307 或點擊網站首頁的在線咨詢

2019下半年廣東教師資格證高中《體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解析

時間:
2019-11-15 11:35:13
作者:
朱老師
閱讀:
來源: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一、單項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1.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塊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為( )。

  A.上肢骨和短骨

  B.下肢骨和長骨

  C.扁骨和不規則骨

  D.中軸骨和附肢骨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成人骨共有206塊,其分類方法多種多樣,通常可按照骨的部位和形態來區分。按部位分類可分為中軸骨和附肢骨(四肢骨)兩部分,中軸骨包括顱骨和軀干骨,共有80塊,其中軀干骨51塊,顱骨29塊。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共126塊, 其中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故本題選D。

  2.在持啞鈴屈肘下放的過程中,肱二頭肌所做的工作是( )。

  A.退讓工作

  B.克制工作

  C.支持工作

  D.加固工作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手持啞鈴臂彎舉下放的動作,肱二頭肌被拉長做離心退讓工作。故本題選A。

  3.下列選項中,哪一個關節屬于鞍關節( ) 。

  A.髖關節

  B.橈腕關節

  C.指關節

  D.拇指腕掌關節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雙軸關節能繞兩個運動軸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內運動。包括橢圓關節和鞍狀關節。鞍狀關節兩骨的關節均呈馬鞍形。這種關節可做屈伸、外展內收和環轉運動。如拇指腕掌關節。故本題選D。

  4.心臟受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雙重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可使( ) 。

  A.心率增加、血壓降低

  B.心率增加、血壓升高

  C.心率降低、血壓升高

  D.心率降低血壓降低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交感神經可使人興奮,心率增加、血壓升高。故本題選B。

  5.在進行仰臥起坐練習時,合理的呼吸形式是( )。

  A.腹式呼吸

  B.胸式呼吸

  C.混合呼吸

  D.憋氣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以胸廓運動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稱為胸式呼吸;以橫膈運動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稱為腹式呼吸。采用何種形式的呼吸,應根據有利于呼吸而又不妨礙技術動作的運用為原則,靈活轉換。如體操中的手倒立、肩手倒立等動作,需肩帶部固定,可采用腹式呼吸;而另一些技術動作需要腹部的固定,則要轉為胸式呼吸,如上固定或下固定時的軀體靜止動作、“兩頭起” 的靜止動作等,可采用胸式呼吸,有助于腹部動作的保持和完成。故本題選B。

  6.學生參加下列哪個項目比賽時易出現“極點”現象( ) 。

  A.跳高

  B.跳遠

  C.100米跑

  D.1500米跑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極點”一般出現在中長跑運動中而非短跑運動中,排除其它選項。故本題選D。

  7.在縱跳摸高練習中,為了增加股四頭肌收縮力量,起跳前的快速屈膝下蹲是運用了下列哪一反射原理( ) 。

  A.屈股肌反射

  B.翻正反射

  C.牽張反射

  D.狀態反射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BD選項均為腦干對姿勢的調節,和頭部的位置有關; C選項中的屈肌反射是指受刺激一側,不符合題干問法。故本題選C。

  8.核心力量通常是指哪個部位的力量( ) 。

  A.下肢及足部

  B.下肢及手部

  C.腰、腹、背及臀部

  D.四肢及頸部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核心指的是軀干核心,即腰、腹、背及臀部的位置。

  9.人體在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時,下列那一-物質增多會引起血液中PH值下降( ) 。

  A.乳酸

  B.磷酸氫鈉

  C.碳酸氫鈉

  D.丙酮酸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乳酸增多會引起血液pH值下降。故本題選A。

  10.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 。

  A.生成肌酐

  B.止血和凝血

  C.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D.運輸脂肪酸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血紅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 故本題選C。

  11.人體在劇烈運動后被消耗的磷酸原物質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可以恢復到原有水平( ) 。

  A.1分鐘內

  B.2-3分鐘

  C.4-5分鐘

  D.5分鐘以上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短時間、極限強度的運動后,磷酸原被大量消耗,因此,需要通過一一定時間的休息,使體內的磷酸原儲備增加,才能進行下一次相當強度的 運動。研究表明,運動中消耗的ATP、CP,其恢復的半時反應為20- -30s,2-3min可達到基本恢復。故本題選B。

  12.下列哪種力量訓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骨骼肌的爆發力( ) 。

  A.超等長練習

  B.等張練習

  C.等長練習

  D.等動練習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等長練習指的是肌肉先做拉長再做縮短的收縮形式,常用來發展爆發力,如跳深的練習。故本題選A。

  13.有利于促進機體骨骼和牙齒鈣化的維生素是( ) 。

  A.維生素A

  B.維生素D

  c.維生素E

  D.維生素R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維生素和視力相關,維生素可以抗衰老,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故本題選B。

  14.在急救包扎時,下列哪些受傷部位是采用環形包扎( ) 。

  A.肘部、膝部

  B.鎖骨、肱骨

  C.足部、踝部

  D.額部、手腕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環形包扎法適用于包扎粗細差不多的部位,額部和手腕部粗細差不多。故本題選D。

  15.人體長時間運動會導致汗液大量流失,正確的補水方法是( ) 。

  A.感覺口渴時補充

  B.運動后少量多次

  C.運動中大量補充

  D.運動前大量補充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運動中補水應注意少量多次,一次補水過多容易水中毒。故本題選B。

  16.布蘭奇心功指數可評定運動員心血管功能狀態,其超過200時則表明( ) 。

  A.心臟功能良好

  B.過度訓練

  C.血管功能良好

  D.機體功能良好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布蘭奇心功指數可較全面的反應心臟和血管的功能,該指數在110-160之 間為心血管功能正常,超過200說明訓練過度。故本題選B。

  17.長時間在冷環境中運動會出現凍傷,用水快速復溫時其適宜溫度是( ) 。

  A.10-15°C

  B. 20-25°C

  C.30-35°C

  D. 40-42°C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凍傷后應快速將凍傷部位浸泡在38°-42° 溫水中,水的溫度不應超過45°,浸泡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故本題選D。

  18.依據身體素質發展規律,高中學生應當著重發展哪一素質( ) 。

  A.速度素質

  B.靈敏素質

  C.耐力素質

  D.柔韌素質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速度素質的敏感期為10-13歲,兒童少年時期是發展柔韌素質的最佳階段,靈敏素質7-10歲增長最快。耐力素質發展較晚,男女出現峰值的年齡也晚,18歲 可達最大值。為故本題選C。

  19.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是( ) 。

  A.競賽功能、輻射功能、文化功能

  B.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娛樂功能

  C.文化功能、輻射功能、休閑功能

  D.經濟功能、輻射功能、消費功能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體育的功能分為本質功能和延伸功能,本質功能為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娛樂功能。延伸功能為經濟、政治功能。故本題選B。

  20.某次課實際上課時間為45分鐘,課中無效時間共計4.5分鐘,則課的一般密度是( ) 。

  A.10%

  B. 50%

  C.80%

  D.90%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一般密度等于有效時間與實際上課時間的比乘以100%,即(45-4. 5) /45X 100%=90%%。故本題選D。

  21.體育心理學認為,練習者在動作完成之后由自身感覺系統提供的信息而產生的反饋屬于( ) 。

  A.結果反饋

  B.追加反饋

  C.績效反饋

  D.自然反饋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練習者完成動作后由自身的感覺系統提供的信息產生的反饋為自然反射。故本題選D。

  22.依據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強調( ) 。

  A.學習內容按一-定的邏輯組織起來

  B.學習者內部積極的思維活動

  C.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體育學習

  D.學習過程中學生自我實現心理歷程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人本主義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習過程中學生自我實現的心理歷程。故本題選D。

  23.體育備課時應進行學情分析,其重點分析的內容是( ) 。

  A.班級人數

  B.學習基礎

  C.學習態度

  D.特殊學生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教師備課時進行的學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故本題選B。

  24.在體育教學中,下列哪一項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 。

  A.學習保護幫助時

  B.教師集中講解時

  C.教師集中示范時

  D.進行相互評價時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在教學評價中可以擁有輕松的課堂氛圍,而在教師集中講解示范、學生保護與幫助時則要注意力集中。故本題選D。

  25.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既能體驗吃苦精神又能發展學生心肺功能的教學內容是( ) 。

  A.鉛球

  B.跳遠

  C.長跑

  D.隊列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長跑可提高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機能科學實踐證實,較長時間有節奏的深長呼吸,能使人體呼吸大量的氧氣。其次長跑鍛煉還改善了心肌供氧狀態,加快了心肌代謝,同時還使心肌肌纖維變粗,心收縮力增強,從而提高了心臟工作能力。故本題選C。

  26.在足球賽中,出現下列哪種情況時應判為間接任意球( ) 。

  A.像對方隊員吐唾沫

  B.拉扯對方隊員

  C.動作具有危險性

  D.踢或企圖踢對方隊員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ABD選項內容應判罰直接任意球。故本題選C。

  27.在籃球比賽中,鄰近的兩名防守隊員協同堵截進攻隊員運球突破的防守方式屬于( ) 。

  A.補防配合

  B.夾擊配合

  C.“關門”配合

  D.穿過配合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關門”是臨近的兩名防守隊員協同堵截進攻隊員運球突破的一-種防守配合方法,常用來防守持球突破。故本題選C。

  28.排球正面上手發飄球的教學難點是( ) 。

  A..拋球和擊球手法

  B.擊球手法和擊球部位

  C.拋球和揮臂方法

  D.準備姿勢和揮臂方法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發飄球的難點是擊球的手法和部位。通常,當球上升至最高點時,收腹帶動手臂快速揮動,以掌根堅硬平面擊球的后中下部,使作用力通過球體重心。擊球時,五指并攏,掌心向前,手腕緊張并后仰,用力快速、突然、短促,擊球后可作突停或下拖動作,不能有推壓動作。故本題選B。

  29.在下列隊形練習的圖示中,表示分隊走的選項是( ) 。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隊形變換。ABCD四個選項分別表示的分別是:分隊走、合隊走、裂隊走與并隊走。故本題選A。

  30.在做武術大躍步前穿動作時,合理的呼吸方法是( )。

  A.“提”氣

  B.“托”氣

  C.“聚”氣

  D.“沉”氣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在武術動作中,通常由低動作進入高動作或跳躍動作時,應該運用"提"法(吸氣,提高重心) ;當靜止性動作出現時,應該運用“托”法(短暫地停止呼吸,穩定重心) ;聚:當剛脆、短促發力動作出現時,應該運用"聚”法(呼氣過程) ;由高動作轉入到低動作時,應該運用“沉"法(呼氣后短暫停吸,下降重心)。故本題選A。

  31.體育課所采用的個體內差異評價,其方法是( ) 。

  A.個體水平與班級平均水平比較

  B.個體水平與標準規定比較

  C.個體練習后練習后、練習前水平比較

  D.個體水平與合格標準比較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學生是不同的,有差異的;對待學生的不同和差異,是我們在承認差距的前提下,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評價,應用多樣化的方法。一般情況我們采用個體與班級平均水平比較。故本題選A。

  32.運動技能教學中要求教師“精講”是為了解決下列那一矛盾( )。

  A.約束與自主的矛盾

  B.講解與練習的矛盾

  C.成功與挫折的矛盾

  D.師生與生生的矛盾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身體練習是體育教學獨有且有效的教學手段。所有講解必須為練習的效果服務。一般而言,精講多練是原則,講解要少而精,練習要保證數量和質量。故本題選B。

  33.現代三級跳遠技術中,要求學生“單足跳跨步跳-跳躍”身體重心的移動軌跡是( ) 。

  

 

  A.見上圖

  B.見上圖

  C.見上圖

  D.見上圖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三級跳遠第一步是單腳跳、第二步是跨步跳、第三步是跳躍。通常-平、二高、三遠。故本題選B。

  34.下列哪一選項能反映體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評價體育教學的標準( )。

  A.體育教學組織

  B.體育教學方法

  C.體育教學模式

  D.體育教學原則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體育教學原則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要求和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寶貴經驗的總結,反映了人類對體育教學規律的把握和認識。能反映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評價體育教學的標準。故本題選D。

  35.體育課中提高學生運動負荷最簡捷的辦法是( ) 。

  A.減少隊伍調動

  B.選擇集體練習

  C.減少指導評價

  D.注意講解示范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ACD都可以提高負荷,但最便捷的是B選項。故本題選B。

  二、簡答題,共3大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6.簡述體育鍛煉對青少年運動系統的影響。

  參考解析:

  適宜運動運動對骨的影響可使骨密質增厚,骨徑變粗,骨面骨骼肌附著處突起明顯,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規律,骨小梁增粗。可加強骨的血液循環,改善骨的營養,骨中的膠原蛋白和礦物質代謝也隨之加強。所以,骨能變得更加粗壯和堅固,在抗壓、抗彎曲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均有提高。

  系統運動對關節有良好的影響運動會使關節面的骨密質增厚和關節面軟骨增厚,從而能承受更大的負荷。運動會導致關節軟骨表面膠原纖維的增加。運動不僅會使關節周圍的韌帶、關節囊和肌腱增粗增厚,關節的穩固性加強,而且還會使其韌帶、關節囊和肌腱的伸展性增大,關節的運動幅度也增大,達到既牢固又靈活的狀態。運動會增大關節周圍骨骼肌的體積,增強肌肉的收縮力,對加固關節有重大意義。

  系統運動對骨骼肌的形態結構的影響。

  線粒體是骨纖維的供能中心,是形成ATP的器官。ATP主 要是靠有氧代謝形成的,因此,耐力性項目的運動員通過訓練可使肌纖維中線粒體數量增多、體積增大。可減少肌肉中的脂肪成分。力量性的練習可使骨骼肌中結締組織明顯增加,從而提高肌肉的抗拉力性能。長期鍛煉和訓練,可使骨骼肌中的肌紅蛋白、三磷酸腺苷(ATP) 、磷酸肌酸(CP)和肌糖原等化學成分明顯增加。通過體育鍛煉和訓練,肌肉體積明顯增大。堅持鍛煉可使骨骼肌中毛細血管的數量明顯增加,管徑擴張,管壁增厚,可增加肌肉的血液供應,改善營養狀況,提高肌肉的工作能 力。肌腹收縮力增大,肌腱抗牽張的能力增加。

  堅持體育鍛煉,對骨骼,肌肉,關節和韌帶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經常運動可是肌肉保持正常的張力,并通過肌肉活動給骨組織以刺激,促進骨骼中鈣的儲存,預防骨質疏松,同時使關節保持較好的靈活性,韌帶保持較佳的彈性,鍛煉可以增強運動系統的準確性和協調性,保持手腳的靈便,使人可以輕松自如,有條不紊的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

  37.簡述體育實踐類課程的特點。

  參考解析:

  體育實踐課程指的室外體育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再練習的過程中他具有以下特點:

  (1)身體直接參與

  (2)體力與智力活動相結合

  (3)身體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

  38.簡述評價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內容。

  參考解析:

  教學能力的評價是對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各種綜合運用能力的評價。對教學能力所做出的評價將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好壞。它是對教師專業素質評價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學能力不再是以往的由教師單純的傳授學生運動知識技能,而是要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體育課這一-現象 ,尤其是在中學體育的教學中,教學階段是真正體現一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階段,小學生是一一個 各方面都逐漸發育的時期,對于他們來說周圍所發生的一切都會感到好奇,而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強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教學評價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使教學更適合學生的生長和發育。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9.李老師的教學記:近期連續上了兩次體育公開課。

  第一次,本認為自己上課規范,課堂組織嚴密,按統一派令練習, 運動量、強度也不小。可是,同行點評說上課呆板,死氣沉沉,學生像木偶似的。

  第二次,我努力活躍一點,少集合幾次,多自由練習時間,開展互幫互助。結果,還是有意見,課上松散、不嚴謹、有點亂。

  讓我左右為難,“嚴” 也不行,“活”也不行,體育課該怎么上?困惑!

  (1)請從一堂好課的角度分析李老師產生“困惑”的原因。(6分)

  (2)如何才能處理好教學組織“嚴”與“活”的關系。(9分)

  參考解析:

  (1)一堂好課的標準: 1.課前備課充分目標明確。2.課中氛圍熱烈、參與度高。3.課后評價多元總結到位。4. 充分體現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

  根據一堂好課的標準 可見李老師“困惑”的原因為:

  1.沒有明確教學目標,案例中可見李老師本身對好課的描述為“課程組織嚴密,學生配合,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小”,沒有體現三維價值觀,僅從知識與技能方面評價,沒有考慮過程與方法目標,更沒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混淆學生的“主體性”與“自由性”;教師的“主導性”與“主宰性”;李老師錯將學生的“自主性”理解為“自由性”,沒有充分利用教師主導性,體現學生主體性。

  (2)要處理好課堂教學組織的“嚴”與“活”,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從課前準備來看,我們要做到的是充分的備學生、備教材。要求老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選用符合這一階段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同時分析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特點來進行隊列隊形調配的安排設計,并結合到現代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

  其次在課中,根據現代教育理念中所提出的學生主體性的要求,教師要體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采用體驗式教學法等,但同時,不應該忽略掉教師的主導性,應通過任務的提出、及時的反饋,不斷調節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始終處于教師的引導之下,避免出現放羊式教學和填鴨式教學

  第三,在對學生評時,應發揮多元性和多維性的評價手段,引導學生去認知和評價自己以及同學在課程中的學習體驗,并形成長效機制。

  40.實習生張明的第三次課,課的主要內容是太極拳(復習)和100米考試,上課 前,他把寫好的教案送給指導教師郭老師審查,郭老師仔細看了整個教案,當看到“預計運動負荷脈搏曲線圖(圖1)”中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后,馬上對張明說:“你的基本部分安排有問題” .

  (1)你同意郭老師的判斷嗎?請說明理由。(2分)

  (2)一堂體育課安排兩個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有哪些基本要求。(8分)

  

 

  參考解析:

  (1)同意。理由:應將太極拳(復習)和100米考試的順序更換一下。熱身后直接進行測試,學生體力充沛,準備活動有效,能正常發揮自身水平,不易出現運動損傷。如先進行太極拳(復習)的話,學生體力消耗大,等到100米測試已體力不支,測不出學生水平,且易受傷。

  (2)一堂課安排兩個教學內容先后順序的基本要求: 1. 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符合人體機能適應性變化規律2.兩個教學內容順序的安排應相互促進,不產生負面干擾3.教學內容安排的順序應促進技能間的正遷移。4. 根據課的類型和要求來安排順序; 5.內容安排順序應符合學生的身體發展和訓練水平。6.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活動范圍、難易程度、練習強度,以及與學生生理特點之間的關系。7.安排教學內容順序還應考 慮的其他因素。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0分)

  41.高一(1)班,男生40人,教學內容:三級跳遠。教學重點與難點:踏板準確性,助跑和起跳的銜接。場地:標準田徑場一塊、膠帶、標志線若干。

  按上述信息,設計10分鐘準備活動(以表格形式)。

  (1)3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拉伸”練習。

  (2)2種與教學難點相關的“跑跳”練習。

  (3)3種與教學重點相關的“跑準”練習。

  

 

  參考解析: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

二維碼已過期,請重新刷新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

教師資格備考指導 立即定制專屬備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