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練習題之中學課程
- 時間:
- 2023-06-15 11:17:08
- 作者:
- 吳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導讀】廣東教師資格考試試題題型是怎樣的呢?為了幫助大家備考,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為大家整理了以下資料,大家一起看看吧。
一、單選題
1.歐洲古代出現的“七藝”、我國古代教育內容中的“六藝”以及我們現在所學的語文、數學等課程屬于(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融合課程 D.活動課程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的分類。
A選項,學科課程也叫分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六藝”、“七藝”、語文、數學等課程,均是以單科形式存在的課程,因此A項符合題意。
B選項,綜合課程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綜合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并形成全面把握和解決問題的視野與方法。
C選項,融合課程是綜合課程的一種形式,是把部分科目統合兼并于范圍較廣的新科目。例如把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融合為生物學。
D選項,活動課程,也稱經驗課程、兒童課程,主張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出發,以兒童活動為中心來設計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關于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綜上,故答案選擇A選項。
2.杜威是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進步主義運動代表人,他所倡導的課程理論是。( )。
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
C.永恒主義課程論 D.要素主義課程論
2.【答案】B。解析:本題考察的是主要的課程理論流派的觀點。
A選項,學科課程論,代表人物是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等。該理論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學科為中心,與不同學科對應設置課程,通過分科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科教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從而形成學生的知識結構。
B選項,活動課程論,活動中心課程又叫經驗課程,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和其學生克伯屈。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于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第二,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系,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第三,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故B項說法正確。
C選項,永恒主義課程論,其代表人物有美國教育家赫欽斯等。這一派認為,中小學課程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應是“不變的學問”,初等教育的永恒教育內容就是“3RS”(讀、寫、算),后期中等教育的永恒教育內容是人類的偉大文化遺產。重視古典名著的學習。
D選項,要素主義課程論,認為教育要授受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其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巴格萊。要素主義課程論認為:①課程的內容應該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課程設置原則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學校的課程應該給學生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即知識。在要素主義者看來,要給學生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學科課程。
綜上,故本題選擇B選項。
3.課程設計是以一定的課程觀為指導,制定課程標準、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活動,是對課程目標、教育經驗和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具體化過程。課程設計包括( )三個層次。
A.課程計劃、課程目標、課程內容 B.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
C.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課程內容 D.課程方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設計中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形式。課程設計的
三個層次: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教材)。
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學科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
綜上,故本題選擇B選項。
4.( )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及各地發展需要而開發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A.國家課程 B.地方課程 C.校本課程 D.綜合課程
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的類型。根據課程開發的主體,將課程分為國
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A選項,國家課程是根據所有公民基本素質發展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它反映了國家教育的基本標準,體現了國家對各個地方、社區的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要求。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確保所有國民的共同基本素質。
B選項,地方課程指的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及各地發展需要而
開發的課程,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C選項,校本課程指的是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D選項,綜合課程是一種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并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綜上所述,本題選擇B選項。
5.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制定教學計劃的首要問題是( )。
A.學科順序 B.課程設置
C.學年編制 D.課時分配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計劃的構成。課程計劃由教學科目的設置、
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構成。其中,首要問題是課程設置。
A選項,學科順序是指根據學科規定的年限,各門學科的內容和教學法的要求,確定各門學科的教學順序。
B選項,課程設置,也稱為教學科目的設置,開設哪些學科是課程計劃的中心。各門學科既有自己的獨立系統,又有彼此必要的相互聯系。課程設置是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
C選項,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是指學年階段的劃分、各個學期的教學周數、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假期和節日的規定等,它是學校工作正常進行的保證。
D選項,課時分配包括各學科的總時數,每一門學科各學年(或學期)的授課時數和學時等。
綜上,本題選擇B選項。
二、多選題
1.2001年我國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新課程結構的特點包括( )
A.均衡性 B.選擇性 C.單一性 D.綜合性
1.【答案】AB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新課程改革具體目標中課程結構的識記。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要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故本題選擇ABD。
三、判斷題
1.新課改倡導課程結構的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方面的重大改革。作為一門必修課,其開設的范圍是從小學到初中。( )
1.【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新課改中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故本題說法錯誤。
2.直線式教科書結構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
2.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內容組織或課程設計方式的相關知識點。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故題干說法錯誤。
以上就是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練習題之中學課程的全部內容,考生若想了解更多廣東教師資格筆試考試的相關資訊,如廣東教師資格考試公告、廣東教師資格筆試試題、廣東教師資格考試時間、考試內容、廣東教資考試真題等,敬請關注廣東省教師資格證報名(http://www.series60v3.com/)。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