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師資格證面試:淺析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
- 時間:
- 2021-03-30 10:42:06
- 作者:
- 李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一、無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發展
無意想象是最簡單、初級的想象。幼兒的想象活動主要屬于無意想象。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確
幼兒想象的產生是由外部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僅以想象的過程為滿足。小班幼兒事先無一定想象目的,他們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舉例分析: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想象的主題往往是從看到別人所畫的或聽到別人所說的而產生。正因為如此,在同一桌上繪畫的幼兒,其想象的主題常常雷同。
2.想象的主題不穩定
幼兒想象進行的過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響。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隨外界刺激的變化而變化,想象的主題容易改變。
舉例分析:在游戲中,幼兒正在當“醫生”,忽然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當“工人”,和小朋友們一起“包糖果”。
3.想象過程常常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的想象不僅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影響。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夠引起某種想象過程,或者改變方向。
舉例分析:一個幼兒畫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師來看,老師讓他等一會,幼兒不高興的說:“那只小兔子會跑掉的”。等到老師走過來時,小兔子果真被涂掉了。幼兒說:“它跑到森林里去了”。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在幼兒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現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內容基本上重現一些生活中的經驗或作品所描述的情節,從內容上可以將想象分為4種類型:
1.經驗性想象
幼兒憑借個人生活經驗和個人經歷開展想象活動。
舉例分析:一個中班男孩想象的“夏景”:一個小姐姐坐在河邊,天熱,她想洗澡,她還想洗臉,因為臉上淌汗。
2.情境性想象
幼兒的想象活動是由畫面的整個情境引起的。
舉例分析:一個中班男孩想象的“夏景”:有個小女孩在小河邊玩水,手里拿著手帕當小船,又不敢放手,怕被水沖走。
3.愿望性想象
在想象活動中表露出個人的愿望。
舉例分析:一個大班男孩觀察“雪景”后說:她走在大路上正在想。她想上學,想當個學生。她還想上班,當一個老師。
4.擬人化想象
把客觀物體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情感、語言等等去描述。
舉例分析:一個大班女孩觀察:“雪景”后說:小女孩看見了雪人,雪人在看小女孩,眼睛望著她,兩只手一動一動的,腳在跳舞,嘴巴在唱歌。
(三)幼兒想象的夸張性
在3—6歲的幼兒階段,其想象的突出特點是夸張性。
1.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
幼兒想象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夸張,這種夸張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1)夸大事物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
幼兒在想象中常把事物的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加以夸大。幼兒喜歡童話故事其原因之一就是童話故事的內容夸張,“大人國”“小人國”里,大人“特別特別的大”,小人只有手指頭那么“一點兒”。
舉例分析:一個幼兒畫小孩放風箏,把小孩的手畫得很長,比身體長了3倍。
(2)混淆假想與真實
幼兒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幼兒混淆假想與真實的表現,常常被別人誤認為他在說謊。
舉例分析:一個孩子的媽媽生病住進了醫院,幼兒很想去看媽媽,但是,大人不允許。過了兩天,幼兒告訴老師:“我到醫院去看媽媽了”。實際上并沒有這么一回事。
2.幼兒想象夸張性產生的原因
(1)認知水平的限制
幼兒常常把想象與真實混淆。這和幼兒感知分化發展不足,以及想象與記憶的混淆有關。感知的分化不足,學前兒童往往意識不到事物的異同,察覺不到事物的差別。想象與記憶混淆,使學前兒童分不清哪些是由于渴望得到而反復想象的形象,哪些是真實經歷過的記憶形象。常把想過的和做過的事情混淆,常常把假想的信以為真。
(2)情緒的影響
幼兒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邏輯和現實成分,但是又常常表現為夸張形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情緒對幼兒的想象產生了俄一定的影響。
(3)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想象總要通過一定手段來表現,幼兒想象的夸張與事實不符,往往受表現能力的局限。
舉例分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幼兒的兒童存在把臉憋得通紅、說話不太流暢的現象,這可能是因為幼兒的想象非常豐富,但受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而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