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筆試簡答題100道
- 時間:
- 2021-10-11 11:15:16
- 作者:
- 方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1.簡述教育的屬性
(1)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2)教育的社會屬性
① 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是一個永恒的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 教育的歷史性
教育的歷史性表現在,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教育雖然要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制約,但是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又具有其相對獨立性。
2.簡述關于教育起源的學說
(1)神話起源說,教育與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
(2)生物起源說,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于動物的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3)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
(4)勞動起源說,教育起源于人類所特有的生產勞動。
3.簡述原始社會教育的特征
(1)教育具有非獨立性,教育和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緊密相連;
(2)教育具有自發性、全民性、廣泛性和無階級性,是原始狀態下的教育機會均等;
(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4.簡述古代教育的特點
(1)階級性、等級性;
(2)道統性(反映統治階級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為一體);
(3)專制性;
(4)刻板性(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5)象征性(占主導地位,接受教育是社會地位的象征)。
5.簡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1)以法治教,普及義務教育。西方近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學校教育系統——學制;
(3)創立了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度;
(4)教育內容結構日益豐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學和工業技術方面的課程內容;
(5)教育的階級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國家,教育的世俗化雖然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宗教教育和階級教育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6.簡述現代教育的特征
(1)重視早期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目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十分注重發展學前教育,實施早期教育、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
(2)普及義務教育和延長教育年限。目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13年義務教育制度的國家;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軌并行,且相互滲透;
(4)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多元化;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終身化發展;
(6)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7.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影響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內容的取舍。
8.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9.簡述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10.簡述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1)社會文化對教育的制約
文化影響教育的價值取向;
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
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文化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力量。
(2)教育對文化的促進作用
教育具有傳遞——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傳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創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1.簡述教育與人口的關系
(1)人口狀況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的規模和教育投入;
人口的結構影響教育結構;
人口的質量影響教育質量。
(2)教育對人口問題的影響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數量;
教育可以優化人口結構;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質量。
12.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1)教育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2)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平行性。
13.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說有哪些?
(1)內發論,人的身心發展是由自身的需要決定的;
(2)外鑠論,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3)實踐主體論,實踐是推動人的發展的主要原因,發展既是人的內在需要與潛能的表現,又是在一定的外部環境刺激下,發生并作用于外部環境的過程。
14.簡述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遺傳,遺傳是人身心發展的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決定人的發展;
(2)環境,環境是使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變成現實的條件,但不決定人的發展;
(3)教育,教育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和促進作用;
(4)個體主觀能動性,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15.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1)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
展;
(2)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切勿搞“一刀切”;
(3)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4)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互補性,因此教育要遵循長善救失原則;
(5)個體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6.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
(1)國家的教育目的;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3)教師的教學目標。
17.簡述建立學制的依據
(1)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情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18.簡述西方發達國家學制發展的趨勢
(1)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
(2)義務教育的范圍逐漸擴展,年限不斷延長;
(3)重視職業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
(4)高等教育大眾化、層次多樣化。
19.簡述歐美學制的類型
(1)西歐雙軌制;
(2)美國單軌制;
(3)分支型學制。
20.簡述我國主要的學制
(1)1902年壬寅學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學制,但是未實施;
(2)1904年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以日本為藍本,這是我國第一個正式頒布實施的學制;
(3)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該學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該學制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4)1922年壬戌學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今,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21.簡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勵作用;
(3)教育目的的評價作用。
22.簡述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
(1)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成員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
(2)個人本位論,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
(3)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歷史的、具體的統一。
23.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素質。
24.簡述德育的基本任務
(1)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2)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
(3)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4)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
(5)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
25.簡述智育的基本任務
(1)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基礎知識,為學生各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2)培養訓練學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才能,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26.簡述體育的基本任務
(1)指導學生身體鍛煉,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技能的發展,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2)使學生掌握運動鍛煉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運動鍛煉的方法,增強運動能力;
(3)使學生掌握身心衛生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身心衛生保健習慣;
(4)發展學生良好品德,養成學生文明習慣。
27.簡述美育的基本任務
(1)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使他們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藝術活動的技能,發展他們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美好心靈和行為,使他們在生活中體現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
28.簡述勞動教育的基本任務
(1)培養學生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和學習生產技術的興趣;
(2)使學生初步掌握現代生產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使用一般的生產工具;
(3)掌握組織生產和管理生產的初步知識和技能。
29.簡述勞動技術教育的基本途徑
(1)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2)通過參加社區的工程、農村的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通過服務性勞動,尤其是社會公益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0.簡述勞動教育的意義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發展,有利于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增強體質;
(3)有利于完成升學和就業的雙重任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31.簡述教育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2)觀察法;
(3)實驗法;
(4)行動研究法;
(5)敘事研究法;
(6)歷史研究法。
32.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表現形式
(1)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包括課程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2)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某門學科的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
33.簡述課程的理論流派
(1)學科中心課程論,代表人物有布魯納、施瓦布等;
(2)活動中心課程論,又稱學生中心主義課程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羅杰斯等;
(3)社會中心課程論,代表人物有布拉梅爾德、弗萊雷等。
34.簡述學科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1)知識是課程的核心;
(2)學校課程應以學科分類為基礎;
(3)學校教學以分科教學為核心;
(4)以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為目標;
(5)學科專家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35.簡述活動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1)學生是課程的核心;
(2)學校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或生活為基礎;
(3)學校教學應以活動和問題反思為核心;
(4)學生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36.簡述社會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1)社會是課程的核心;
(2)學校課程應以建造新的社會秩序為方向,應該把學生看作社會的一員;
(3)課程知識應該有助于學生的社會反思;
(4)社會問題而非知識問題才是課程的核心問題;
(5)吸收不同社會群體參與到課程開發中來。
37.簡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和考試制度;
(6)實現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38.簡述影響課程開發的因素
(1)社會政治經濟等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2)文化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知識影響著課程開發;
(3)學生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39.簡述教學的意義
(1)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徑;
(3)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40.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5)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41.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
(3)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
(4)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42.我國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循序漸進原則;
(4)鞏固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7)量力性原則;
(8)科學性與教育性想統一原則。
43.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2)談話法;
(3)演示法;
(4)練習法;
(5)實驗法;
(6)討論法;
(7)參觀法;
(8)讀書指導法。
44.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為人員單位;
(2)以課時為時間單位;
(3)以課為活動單位。
45.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優點:
(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4)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發展。
局限性:
(1)學生主體性受限;
(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強調系統書本知識的學習,學生創造性不易發揮;
(4)教學內容、時間程序化,難以創新。
4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
(3)人們的教育思想;
(4)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礎上。
47.簡述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包括哪些內容
(1)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靈魂和統帥作用;
(2)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基礎作用;
(4)美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動力作用;
(5)勞動技術,勞動技術教育起綜合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作用。
48.影響學制確立的因素
(1)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49.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
(2)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
(3)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4)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
50.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基本理念
(1)學生為本
(2)師德為先
(3)能力為重
(4)終身學習
以上就是教師資格證筆試簡答題100道的全部內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關注我們廣東教師資格網,我們會給你帶來更多關于教師資格證的內容。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