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解讀
- 時間:
- 2021-06-28 16:23:27
- 作者:
- 劉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破除影響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8月9日,市教育局、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正式印發《廣州市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點擊查看政策原文:廣州市教育局 廣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廣州市財政局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廣州市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一、出臺背景及目的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教師交流輪崗,其本質是教師人力資源在校際之間的重新配置,是教師人力資源存量的二次配置。現行教師人事管理體制下,編制和人社部門對教師編制和人事管理,是以學校為單位。教師的人事、檔案、聘用、管理都由所在的學校負責,即每一位在編教師都屬于某一所學校的人,是“學校人”或“單位人”。這種情況下,教師一旦交流輪崗到其他學校,就涉及到編制、崗位、聘用、人事、檔案、日常管理等一系列的變動。而這些變動,無論是對于教師本人,還是對于學校和教育部門來說,都必須付出較高的個人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這些成本就構成了教師在校際之間交流輪崗的體制性障礙。
上述體制性障礙的存在,其根源在于教師人事管理歸屬層級過低,在教師人事管理上,形成了一個一個的學校“孤島”,而學校之間相互調劑、動態配置的管理成本較高。其破解之策就在于將教師編制崗位管理的權限、人事檔案歸屬剝離出學校,提升到教育主管部門,由教育部門將區域內教師隊伍的編制、崗位、人事調配、檔案管理等作為“一盤棋”籌劃,可以打破教師在學校之間交流輪崗的“藩籬”,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成為教育系統的人。如此,“區管校聘”的制度創新,為教育部門在區域范圍內,根據當地教育實情,統籌配置師資提供了制度保障,為順利推進教師在校際間的交流輪崗,破除了體制性障礙。“區管校聘”作為一項新的制度選擇和制度創新,成為教師人事管理體制的一個重大變革,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治本之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4年8月13日,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了《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2015年3月,省教育廳、省編辦、省財政廳、省人社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實施意見》(粵教師〔2015〕1號)以及《關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粵教師〔2017〕13號),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開。
我市也同樣存在著區域內教師管理體制不順暢、資源配置不合理、主管部門與學校教師管理職責不清等問題,成為導致教師流動性差、城區擇校熱等問題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創新教師管理制度,在強化區域統籌功能的基礎上,落實學校用人自主權,為教師合理交流輪崗提供制度保障,促進區域內師資均衡配置,大力推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制訂過程
根據國家和省關于在縣域內實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要求,我局聯合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深入開展省內外、市區兩級多層次的調研,認真梳理當前在管理制度方面影響和制約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主要問題和矛盾,并針對問題加以研究分析,著力于改革創新,從健全和完善教師隊伍管理的制度體系入手,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研究制訂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和舉措,形成了《意見》(征求意見稿)。
經廣泛征集和吸納全市11個區教育、編制、財政、人社部門的意見建議后,多次召開市、區兩級相關負責同志工作座談會進行研討,反復推敲斟酌,并形成了《意見》(送審稿)會簽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聯合正式發布。
三、主要內容
《意見》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實施范圍、工作職責、主要內容、工作要求等六部分內容。
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義務教育“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深化新時代教師管理綜合改革,理順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和內部管理,促進教育公平,提升管理效率,切實加強區域內中小學教師的統籌管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兼顧,協同推進;堅持改革創新,簡政放權;堅持以人為本,激發活力;堅持公正公平,規范有序。
《意見》明確了編制部門、人社部門、財政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工作職責。
《意見》擴大了“區管校聘”的實施范圍,除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之外,還涵蓋了高中、中職、幼兒園、特殊教育等學校在編在職教職工,為高中等非義務教育學校的統籌管理提供政策依據,也是創建教育現代化,實現師資優化配置的要求。
《意見》從師資配置、崗位設置、崗位聘用、交流輪崗、補充方式、教師退出、權益保障等七個方面進行改革,改變原有教師調配、管理的模式。
三、“區管校聘”實施細則
(一)加強師資配置管理,實行“區管編制總量,學校按崗配備”。按照“總量控制、統籌城鄉、結構調整、有增有減”的原則,建立教職員(工)編制區級“總量控制,動態管理”機制。編制總量核定后,由教育部門統籌使用,因校制宜,合理調劑。編制調劑時要適當向農村和邊遠學校傾斜,確保規模小的學校(教學點)的編制。機構編制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共同研究編制管理權限重新劃分后的編制實名制系統管理、區域內教師調配等工作流程。
(二)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實行“區管崗位結構,學校按崗定員”。人社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和中小學編制總量,結合全省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要求,核定區域內中小學各類崗位總量,實行總量控制。教育部門按照學校辦學規模、教職員編制、師資結構,將崗位具體分配到各學校,并根據教師交流輪崗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合理調配;在分配專業技術中級、高級崗位時應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農村、偏遠地區中小學和相對薄弱學校中、高級職稱崗位設置比例,可在規定的比例上限內上浮2個百分點。人社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共同研究崗位管理權限重新劃分后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三)完善崗位聘用管理,實行“區管人事關系,學校合理聘用”。全面落實編制內教職員聘用合同管理,學校要認真簽訂和嚴格履行聘用合同,要重新修訂崗位競聘方案和崗位說明書,細化各級崗位的聘用條件和要求,嚴格績效考核過程,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崗位調整、績效工資分配、職稱評聘和續訂聘用合同等依據,對不能完成所在崗位的工作任務人員要進行轉崗或低聘,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性用人機制。區教育部門要會同編辦、財政、人社部門加強公辦中小學臨聘教師管理,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統一標準招聘、統籌調配臨聘教師。
(四)強化交流輪崗力度,實行“區管全局統籌,學校擇優選派”。按照市教育局、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印發《關于廣州市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意見》(穗教〔2015〕40號),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教師每學年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教師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教育部門負責全局統籌交流對象、制定具體方案,采取多種交流輪崗形式,逐步達到學校之間專任教師高一層次學歷比例、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和骨干教師比例大致相當,實現區域內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學校要認真執行教育部門在校(園)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上的整體安排,按照相關要求擇優選派。交流輪崗任教經歷納入教師職稱評聘、推薦評先評優的考核范疇。
(五)改進補充方式,實行“區管統一招聘,學校按崗聘用”。學校根據崗位設置和教學實際申報教師需求數。教育部門按照公開招聘有關規定進行公開招聘。教師公開招聘辦法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職業特點,突出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專業素養和從教潛能。考試科目設置和內容要突出崗位特點和職業適應性,創新公開招聘考試辦法,可選擇面試或技能測試前置,或直接面試、考察聘用等方法,增強招聘的針對性。
(六)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實行“區管體系標準,學校考評執行”。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以社會和業內認可為核心的中小學教師評價機制。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制訂基本評價標準,學校結合實際確定具體考評實施辦法。通過嚴格考核、科學評價,逐步建立教師退出機制。研究制訂中小學教師退出教學崗位的實施辦法,對不適應教學崗位需要的教師開展離崗培訓,培訓后仍然不能適應教師崗位要求的,進行轉崗。轉崗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可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規定解除聘用合同。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對有嚴重失德行為、影響惡劣者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七)完善教職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實行“區管權益保障,學校公開競聘”。學校制定的教職工競聘方案、考核辦法等,要經教職工代表大會(教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對聘任和考核結果,須公示7個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職工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對學校違背政策和程序的聘任行為,堅決予以糾正和查處。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落實工資保險待遇,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并依法維護教師休假、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等權利,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