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州中小學理科實驗教學與教育裝備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 時間:
- 2021-06-28 16:23:57
- 作者:
- 劉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一等獎:27篇 | |||
序號 | 姓名 | 單位 | 論文題目 |
1 | 陳國斌 | 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 | 淺談高中物理演示實驗中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
2 | 陳瑩 | 廣州市海珠區赤沙小學 | 小學科學低年段觀察實驗教學策略實踐研究——以粵版《科學》為例 |
3 | 董慧珊、 鄧華源 |
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莘田小學、 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街楊屋第一小學 |
創新性小學科學實驗設計——以《金屬熱脹冷縮嗎》為例 |
4 | 高敏斐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 | 讓微課成為個性化學習的引路人——淺談微課在拼音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
5 | 黃麗娟 | 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 | “CO2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實驗改進 |
6 | 黃美琴 | 廣州市番禺區洛溪新城小學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微課設計與實踐 |
7 | 柯楚玲 | 廣州市天河區啟慧學校 | 自制綜合媒材在培智學校美術課中的探索研究 |
8 | 柯春燕 | 廣州市花都區第一幼兒園 | 運用民間玩具資源自制幼兒園玩教具的策略研究 |
9 | 賴麗娟 |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中學 | 應用問題化教學培養學生圖樣表達素養的策略 |
10 | 李麗玲、 張梓渤 |
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 廣州市天河區駿景小學 |
創客教育與物理教學融合的途徑研究 |
11 | 李偉 | 廣州市天河區啟慧學校 | 利用平板電腦提高培智類學生配對學習效果的探索研究 |
12 | 梁穎思 | 廣州市番禺區鐘村中學 | 基于Google Earth的“WWWH”初中區域地理教學模式的探索 |
13 | 林鳳如 | 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 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永遠的蝴蝶》教學為例 |
14 | 林賢俊 | 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小學 | 談小學科學實驗的一些改進與創新 |
15 | 駱素嫻 | 廣州市從化區雅居樂小學 | 例談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指導——以《吃火的人》為例 |
16 | 馬潘紅 | 廣州市從化區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 利用資源教室,共享融合教育 |
17 | 彭德端 | 廣州市番禺區麗江花園萊恩幼兒園 | 初探幼兒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
18 | 彭健玲 | 廣州市鐵一中學 | “樺尺蛾保護色的形成”模擬實驗 |
19 | 區嘉麗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中職校園開展真人圖書館活動探析 |
20 | 佘馥秀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中心小學 | 基于“互聯網+”的研學后教課堂教學策略運用研究——以小學信息技術線上線下深度互動教學策略為例 |
21 | 司徒敏 | 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小學 | 培養小學高年段學生論證能力的教學策略初探 ——以《滑動和滾動》一課為例 |
22 | 吳夢 | 廣東實驗中學 | 中學圖書館自助化建設態勢分析——以廣州市中學圖書館為例 |
23 | 曾艷 | 廣州市第五中學 | 中學圖書館開展閱讀素養親子教育的調查分析 |
24 | 張小軍 | 廣州市番禺區培智學校 | 培智教育IEP課程支持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
25 | 鐘燕霞 | 廣州市從化區流溪小學 | 思維可視化工具在小學閱讀教學運用中要有“導” |
26 | 周斌 | 廣州市第二中學 |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改進 |
27 | 朱峰、 鄺錦甜 |
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 | 基于微信的中職《網絡編輯》課程微課開發與應用研究 |
二等獎:45篇 | |||
28 | 陳金華 | 廣州市白云中學 | 高考創新性力學實驗的剖析與應對—以牛頓第二定律為例 |
29 | 陳金蘭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中職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建設與課程融合研究 |
30 | 陳嫻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藍墨云班課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
31 | 陳旭明 | 廣州市番禺區先鋒小學 | 淺析“互聯網+”時代家長工作管理的新思路 |
32 | 鄧華源、 董慧珊 |
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街楊屋第一小學、廣州市花都區莘田小學 | 以創新實驗助推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以《油菜花開了》為例 |
33 | 董秀銀 | 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 基于自制教具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 |
34 | 馮燕芳 | 廣州市番禺區石碁第三中學 | 例談微課在高中英語語法自主研學上的應用 |
35 | 何敏玲 | 廣州市番禺區北城幼兒園 | 數據時代下幼兒園安全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 |
36 | 黃鴻章 | 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 | 自制體育器材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
37 | 黃敬雯 | 廣州市培英中學 | “花瓣色素觀察、提取與變色實驗”實踐案例 |
38 | 黃友誼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二小學 | 例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微課選題的方法 |
39 | 霍桂冰 | 廣州市從化區流溪小學 | 積極“走出去” 主動“請進來”——談學校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與開發 |
40 | 江文科、 謝素云 |
廣州科學城中學 | 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流程探索——以《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為例 |
41 | 李共桂 | 廣州市協和中學 | 鋅與硫酸反應速率測量裝置的再改進 |
42 | 李厚女 | 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 | 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初中數學課前預習的策略 |
43 | 李夢思 | 廣州市荔灣區環翠園小學 | 小程序助力英語課堂提升小學生口語能力 |
44 | 李素玲 | 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實驗小學 | 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文本重構的行動研究 |
45 | 梁必慕 | 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 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數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46 | 梁渤斯 | 廣州市花都區秀雅學校 | 淺談教育新形勢下,圖書館(室)建設與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
47 | 梁偉清 | 廣州市番禺區北城幼兒園 | 淺析“互聯網+”時代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新思路 |
48 | 劉建文 | 廣州市增城區第一中學 | 電磁阻尼現象演示實驗的改進 |
49 | 婁燕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中學 | 翻轉課堂2.0模式在高三物理實驗備考復習中的應用探索 |
50 | 盧志斌、 朱光勇 |
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 | 實驗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初步實踐 |
51 | 羅茂壽 | 廣州市新滘中學 | 以思維導圖實現初中信息技術復習課績效改進的實踐研究 |
52 | 彭慧磊 | 廣州市白云區廣園小學 | 中年級科學課中如何讓學生進行對比實驗 |
53 | 沈宇 | 廣州市番禺區北城幼兒園 | 關注幼兒 淺議玩具發展適宜性的研究 |
54 | 蘇海燕 | 廣州市番禺區麗江花園萊恩幼兒園 | 幼兒園圖書室的建設與利用分析 |
55 | 孫慧娜 | 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學校 | 創新驅動 著力發展 夯實圖書館專業化隊伍建設——新時代人才觀視野下的廣州市學校圖書館管理人員隊伍建設與能力提升研究 |
56 | 王英賢、 謝岳富 |
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 | 云終端與虛擬化在中職實訓室建設的應用研究 |
57 | 溫立文、 曾美良 |
廣州市增城區永寧街中心小學、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教學指導中心 |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實驗改進 |
58 | 肖芳庚、 鄧澤林 |
廣州市第三十三中學 | 將廢舊器材循環利用,創新體育教學形式 |
59 | 徐煒迪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中學 | 新課改背景下“啟發—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應用研究 |
60 | 易潤青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云端課堂——以藥物制劑技術課程《頭孢拉定膠囊的制備》為例 |
61 | 易曉敏 | 廣州市番禺區石北中學 |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通用技術項目教學實踐探索 |
62 | 袁慧結 | 廣州市天河區員村小學 | 小學科學新生命教育的觀察學習探究 |
63 | 張慧綸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二小學 | 交互智能平板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64 | 張勁松 | 廣州市番禺區石崗小學 | 圖書室閱讀指導現狀和模式研究 |
65 | 張亦強 | 廣州市南沙區僑興小學 | 數字學習背景下小學高年級作業布置的研究 |
66 | 張翼鸝 | 廣州市越秀區育才中學 | 基于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的“人類遺傳病”教學設計 |
67 | 曾偉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小學 | 自編程序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
68 | 曾曉麗 | 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實驗小學 | 基于STEM理念的項目式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智能機器人裝置融合科學課程為例 |
69 | 張澤蔓、 李賽秋 |
廣州市從化區從化中學 | 幾個中學化學實驗的改進 |
70 | 張梓渤、 李麗玲 |
廣州市天河區駿景小學、 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 |
智能手機在物理學科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應用 |
71 | 周婉儀 | 廣州市海珠區金碧第一小學 | 做好小學科學課的“下水實驗”,創設高效課堂教學 |
72 | 莊婉瑩 | 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 | 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 |
三等獎:108篇 | |||
73 | 蔡佳良、 鄭達敏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雨課堂在中等職業學校《中藥鑒定技術》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
74 | 蔡婉霞 | 廣州市從化區西寧小學 | 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外閱讀指導中的應用 |
75 | 曹丹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二小學 | 淺談中年級小學科學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 |
76 | 岑玉池 | 廣州市白云區石井中學 | 連接智能媒介,開啟閱讀之門——基于信息技術的課外閱讀指導創新實踐探索 |
77 | 曾煥瓊 | 廣州市越秀區沙涌南小學 | 基于核心概念的實驗探究教學探討——以《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為例 |
78 | 陳桂娥、 麥彩芳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中心幼兒園 | 淺析陶藝活動對幼兒書寫技能的影響 |
79 | 陳國強 | 廣州市從化區灌村中學 | 遵循原則,拓寬農村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改進與優化的對策 |
80 | 陳潔 | 廣州市鐵一中學 |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的簡約化裝置 |
81 | 陳淑芹 | 廣州市黃埔區雙沙中學 |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優勢及應用 |
82 | 陳喜玉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市頭小學 | 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英語低年級自然拼讀教學中的應用——以三年級英語Short e and Long e語音課課為例 |
83 | 陳曉華 | 廣州市海珠區赤沙小學 | 低年級科學實驗分析解釋環節的分類技能研究 |
84 | 陳志芳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 |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運用的實踐研究 |
85 | 成艷萍 | 廣州市第七中學實驗學校 | 中小學科學教學中VR技術的應用探討 |
86 | 鄧春燕 | 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 | 學校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的四個層次 |
87 | 鄧晴予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中學 | 立足化學實驗教學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以“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與氫氧化鈉反應”為例 |
88 | 鄧艷顏 | 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石海小學 | “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數學“錯誤資源”的有效運用 |
89 | 鄧智英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中學 | 論新能源創新實驗室的建設與多學科融合應用 |
90 | 杜東儀 | 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 | 借助TI圖形計算器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實驗課的應用研究 |
91 | 馮潔卿、 羅啟龍 |
廣州市南沙區南沙第一中學 | 基于智能小車的STEM科技教育案例的開發 |
92 | 馮欣琴 | 廣州市黃埔區玉城幼兒園 | 幼兒園教玩具的自制與創新 |
93 | 馮旭宏 | 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 |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
94 | 馮雪丹 |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甘泉小學 | 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 |
95 | 關翠婷 | 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 微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 |
96 | 何燕華 | 廣州市協和小學 | 善用微視頻資源助力品德課堂 |
97 | 何瑩 | 廣州市第五中學 | 目標導向下的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范式的研究 |
98 | 何永平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僑聯中學 | 毒性氣體二氧化氮處理方法比較 |
99 | 胡軍慧、 黃惠鈴 |
廣州市南沙區第二幼兒園 | 幼兒園圖形游戲的多樣性探究——以《好玩的圖形車》為例 |
100 | 胡素芬 | 廣州市從化區河濱小學 |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
101 | 胡曉徽 | 廣州市從化區龍潭中學 | 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環境下初中德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102 | 黃白云 | 廣州市天河區駿景稚樂幼兒園 | 讓自制玩教具成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好伙伴 |
103 | 黃楚欣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中心小學 | 基于微課教學的小學數學錯題講評實踐研究 |
104 | 黃海妹 | 廣州市荔灣區樂賢坊小學 |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索——以《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為例 |
105 | 黃麗敏 | 廣州開發區中學 | 整合改進教材,引導逆推探究構建光合作用概念 |
106 | 黃容 | 廣州開發區中學 | 種子萌發時呼吸作用實驗裝置的改進 |
107 | 姜立春、 姚偉彬 |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 自制“大氣壓強演示儀”,看“飛流直上三千尺”! |
108 | 柯萍芳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 | 淺談幼兒園自制玩具的創新與運用 |
109 | 李碧靈 | 廣州市從化區流溪小學 | 信息技術——“聽、說、讀、寫”的好朋友 |
110 | 李嘉琪 | 廣州市從化區啟智學校 | 以IEP應用為導向的資源教室建設與管理研究 |
111 | 李美園 | 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中心小學 |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
112 | 李小蘭 | 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中心小學 | 如何讓科學探究更加精彩——談《種子的萌發》教學 |
113 | 梁雪貞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 | 基于微課的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探析 |
114 | 梁燕弟、 陳喜玉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市頭小學 | 初探微課在小學四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四年級英語Module 6 Unit 12 詞匯課為例 |
115 | 梁耀坤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 | 妙法管控iPad——讓孩子健康有序使用 |
116 | 梁永鴻 | 廣州市新穗學校 | 初中物理實驗的改進與創新 |
117 | 廖廣輝 | 廣州市增城區富鵬小學 | 教育技術裝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
118 | 廖顯南、 夏小煙 |
廣州市從化區第七中學 | 微課創作在初中物理實教學中的效用 |
119 | 林海清 | 廣州市第六中學 | 噴泉實驗裝置的改進 |
120 | 林煥麗 | 廣州市黃埔區滄聯小學 | 自制教具“仿全息影像示教儀”及其教學應用 |
121 | 林錦詩 | 廣州市番禺區洛浦西二小學 | 以教具助活動 建構中培養數感 |
122 | 凌征香 | 廣州市荔灣區東漖中學 | 薄弱學校實驗教學在新課程改革方面的探索 |
123 | 劉志瑩、 馮敬益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 |
淺談制作化學虛擬仿真實驗腳本編寫的技巧 |
124 | 柳麗蕓 | 廣州市越秀區七株榕小學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式設計 |
125 | 陸奮立 | 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 | 高中物理電學實驗課程設計探討 |
126 | 陸瑤 | 廣州市番禺區麗江花園萊恩幼兒園 | 簡述幼兒園圖書室建設與兒童閱讀推廣 |
127 | 陸志良 | 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 | 基于信息化教學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研究 |
128 | 駱艷霞 | 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禾倉小學 | 巧借信息技術,為“生本閱讀”課堂助力 |
129 | 馬潔盈 | 廣州市黃埔區蘿峰小學 | 探究實驗教學中的創新與改進——以一年級《認識一袋空氣》為例 |
130 | 麥銀崧 | 廣州市南沙區麒麟小學 | 談談班級圖書角 |
131 | 歐陽伯祥、曾艷娟 | 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第三中心小學 | “互聯網+“下小學生數學學習起點的有效運用 |
132 | 彭華冰 | 廣州市增城區石灘中學 | 初中物理實驗課程中STEM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
133 | 彭妙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外國語學校 | 改進與制作內燃機原理演示儀突破教學難點 |
134 | 戚潔文 | 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第二小學 | 互聯網理念下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思考 |
135 | 屈倩清 | 廣州市番禺區化龍第二小學 | 淺談新技術應用下小學科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以《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為例 |
136 | 容愉喻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外國語學校 | 巧思.活用.樂學——論影音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運用 |
137 | 沈玉桃 | 廣州市荔灣區葵蓬小學 | 信息技術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 |
138 | 蘇秋玉 | 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梯面初級中學 | 淺談山區中學圖書室管理員在圖書的管理與使用中該如何作為 |
139 | 孫宏 | 廣州市協和小學 | 用科學實踐的理念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初探 |
140 | 譚燕好 | 廣州市從化區城郊中學 | 教育裝備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以初一級名著閱讀教學《駱駝祥子》為例 |
141 | 唐海姬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中心小學 | 論微課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
142 | 唐上冰 | 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 | 淺談數學史走進高中數學課堂 |
143 | 唐紹樟 | 廣州市海珠區客村小學 | 小學科學新課改背景下的實驗教學提升策略分析 |
144 | 田磊 | 廣州市從化區第四中學 |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教學反思與改進 |
145 | 涂先欽 | 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小學 | 基于小學生的興趣實施主題性科學探究活動——以“我的電動小車”為例 |
146 | 汪苒苒 | 廣州市流花中學 | 深挖教學資源 助推初中生開展物理教具微改進 |
147 | 王逸鋒 | 廣州市越秀區大馬路小學 | 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與運用 |
148 | 溫秀花 | 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 | 通過化學實驗,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
149 | 吳欣 | 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二小學 | 巧借電子白板,提升統編教材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
150 | 伍俊文、 吳小輝 |
廣州市增城中學、 廣州市增城區第一中學 |
探究影響電池性能的因素——以水果電池與飲料電池的制作為例 |
151 | 謝素云、 江文科 |
廣州科學城中學 | 例談PDGO實驗教學模式——以《原電池》教學設計為例 |
152 | 許艷芬 | 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炭步初級中學 | 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活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
153 | 許云霞 | 廣州市番禺區洛溪新城小學 | 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嘗試 |
154 | 陽靖 | 廣州市培英中學 | 信息技術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 |
155 | 楊玲 | 廣州市番禺區禮村小學 | 淺談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
156 | 楊曉梅 | 廣州市增城區派潭中學 | “助學型”微課在高一數學學困生轉化中的應用 |
157 | 姚桂枝 | 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中心小學 | 例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 |
158 | 姚文雅 | 廣州市黃埔區香雪小學 | 融合STEM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改進與實踐——以“橋梁工程”為例 |
159 | 葉鏡明 | 廣州市從化區雅居樂小學 | 借助信息技術整合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 |
160 | 葉治平 | 廣州市黃埔區玉泉學校 | 開展實驗探究,促進重要概念教學 ------以“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為例 |
161 | 余岳萍 | 廣州市海珠區嶺南畫派紀念中學 | 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高中生物互動課堂應用研究 |
162 | 張愛民 | 廣州市荔灣區詹天佑小學 | 應用專題系列微課促進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以小學科學“植物適應環境”專題系列微課為例 |
163 | 張碧柳 | 廣東華僑中學 | STEAM教育理念下的中學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的初步探索 |
164 | 張小杏 | 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梯面初級中學 | 培養山區中學生認識中草藥的探究 |
165 | 張雪麗 | 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聯安小學 | 自制教具在農村小學科學中的應用 |
166 | 張燕 | 廣州市番禺區石基第三中學 | 思維導圖在高考二輪微專題復習中的應用分析—以降水專題為例 |
167 | 趙麗麗 | 廣州市番禺區麗江花園萊恩幼兒園 | 幼兒園圖書室建設與兒童閱讀推廣 |
168 | 鄭達敏、 蔡佳良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淺析藥材商品鑒定技術實驗教學改革 |
169 | 鄭國賢 | 廣州市番禺區北城幼兒園 | 關注幼兒 淺議嶺南特色玩具促發展的研究 |
170 | 鄭惠尹 | 廣州市番禺區洛浦洛溪小學 | 淺談如何利用“微課”優化小學數學課堂 |
171 | 鐘書彥 | 廣州市越秀區雅荷塘小學 | 基于STEM教育理念例說實驗教學的改革——以《沉和浮》為例 |
172 | 鐘雄權 |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 淺談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我校GMP固(液)體制劑實訓車間為例 |
173 | 鐘燕球 |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沙頭中學 | 大數據時代下初中生信息行為的調查研究 |
174 | 鐘穎 | 廣州市從化區第五中學 | 高中化學實驗的創新精神培養 |
175 | 鐘鉆好 | 廣州市黃埔區玉樹小學 | 關于小學科學實驗設計策略的探究——以《浮力》為例 |
176 | 周靜 | 廣州市天河區啟慧學校 | 信息化教育裝備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探索 |
177 | 周秋勤 | 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第三中學 | 立足學生 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
178 | 周偉波 | 廣東番禺中學 | 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核心素養的實施途徑——以“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為例 |
179 | 朱博明 | 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 | 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中的高效課堂教學 |
180 | 朱穎偲、 朱穎茵 |
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中心幼兒園 | 基于實際,源于幼兒---從幼兒本身出發創新“教玩具” |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