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師資格綜合素質備考知識之教師觀
- 時間:
- 2020-07-28 14:14:50
- 作者:
- 鮑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在考試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觀涉及兩部分內容:一是教師角色轉變、二是教師行為轉變,具體內容如下:
A.教師角色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
首先,教師應該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組織管理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現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其次,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和社會規范,更要關注學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長與個性發展,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種社會要求和社會期待把教師從“道德偶像”和“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要求教師以一個平等的、有成長經驗的人的角色來對待成長中的青少年一代。
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的觀念和被動實施課程的做法。教師要整體理解基礎教育課程的結構系統,熟悉國家課程方案,理解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關系,理解課程實施中從“專家課程”到“現實課程”的轉變過程,正確認識教材在課程中的地位和功能,變過去習慣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創造性地使用國家課程教材,積極進行國家課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實踐探索。同時,積極參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培養開發課程、評價課程、主動選擇和創造性地使用新課程教材能力。
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總結經驗,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校教育與社區生活正在走向終身教育要求的“一體化”,學校教育社區化,社區生活教育化。新課程特別強調學校與社區的互動,重視挖掘社區的教育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角色不能再僅僅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教師不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區的一員,是整個社區教育、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
B.教師行為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有缺點和過錯的學生。尊重學生意味著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就要求教師不能體罰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另外,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教師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也包括價值和做人。
3.教師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新課程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新課程強調課程的綜合,這種趨勢特別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要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地培養學生。每個教師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主動關系和積極配合其他教師的教學,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那么為了方便各位考生記憶,教師角色轉變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的記為:進研發區(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社區型開放教師):教師教學行為轉變我們可以簡單的記為:你我他它(學生、自我、其他教育者、教學)。
接下來做幾道習題檢驗大家的學習效果:
單項選擇題:
1.針對本區域環境污染的現狀,張老師帶領本組老師編寫了有關環境保護的學生讀本,這突出體現了張老師是( )。
A.學習的指導者與促進者 B.課程的建設者與開發者
C.課堂教學的管理者 D.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1.【答案】B。解析:題干中描述張老師帶領學生編寫讀本,說明在研究新的課程內容,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2.邱老師經常梳理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分析問題的成因,尋找解決策略,邱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B.行為規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D.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答案】A。解析: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是指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總結經驗,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題干中老師在分析問題成因并且解決問題,符合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身份,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