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初中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 時間:
- 2021-11-11 10:29:07
- 作者:
- 紀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種行為的概念,能簡單區分,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等,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有效信息和資料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開始自主學習。
教學重點: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選擇動物的一種行為,通過觀察或者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
教學難點:通過資料分析,說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方法:引導啟發法,觀察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教師聯系生活事例引入課題。例如,播放黑猩猩覓食、鴨媽媽帶著小鴨子、蜜蜂采蜜等視頻畫面來引入對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思考。
二、新授環節
活動1:認識動物行為的多種多樣
展示圖片卡片《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組織小組交流,請每組一位同學描述一種動物的行為。小結:動物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2:建構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
組織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資料分析,請同學們找出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動物出生后的學習行為?學生結合之前學習過的知識猜測回答,試著總結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并嘗試舉例。
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
學習行為:在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因素的作用,由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和環境因素的作用而學習到的的行為。
活動3 探究某動物的一種行為,深化概念
課堂上老師展示錄像鳥類筑巢,并讓學生結合概念區分,這是屬于動物的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
三、課堂小結
老師提問,學生共同總結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
四、作業
舉出一種動物不同行為的例子,分析該動物的哪些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哪些屬于學習行為。
板書設計:略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