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春之歌
- 時間:
- 2022-04-28 14:23:29
- 作者:
- 紀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1、題目:春之歌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帶學生哼唱旋律并有一定的創編;
(3)試講中加入師生互動環節;
(4)試講過程需要有適當板書。
二、考題解析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教師演唱《春天的芭蕾》詢問學生聆聽完之后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描繪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場景,那么想想在這么美的景色下,如果用管弦樂曲演奏出來該是怎樣的感覺呢?引入課題——《春之歌》
(二)感受體驗
1.初聽作品
教師多媒體播放樂曲音頻,并提問: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2.復聽作品
教師再次多媒體播放樂曲音頻,并提問:樂曲的形式是什么?由幾個部分組成?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并講解:這是一首管弦樂曲,由三個部分組成,描繪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場景,是門德爾松無詞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無詞歌是門德爾松首創的一種小型器樂體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無遺,門德爾松一生共創作了四十九首無詞歌,“無詞歌”中最為著名的曲子,不僅用于鋼琴獨奏,還被改編成管弦樂曲以及小提琴和其他樂器的獨奏曲而廣為流傳,深受世界人民喜愛。這首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使聽眾沉醉于快樂的氣氛中。曲式雖單純,但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們不得不對門德爾松的天才發出贊嘆。在伴奏與踏板的關系中,也顯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特色。
(三)分段賞析
1.聆聽樂曲第一部分音頻,并提問:第一部分的特點是怎樣的?
2.聆聽樂曲第二部分音頻,引導學生四人為一小組,五分鐘時間討論:這一部分的特點是怎樣的?
3.聆聽樂曲第三部分音頻,并提問:這一部分的特點是怎樣的?
4.通過分段聆聽,學生對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帶領學生對第三部分旋律進行哼唱。
(1)在哼唱之前,講解四二拍的指揮圖示,引導學生掌握四二拍強弱的規律。
(2)通過哼唱發現學生附點的節奏和升fa音準有待加強,教師用形象化的語言教學,并加以大調音階的反復練習,學生再次完整哼唱體會下行模進的感覺。
(3)學生哼唱旋律時,教師引導學生描繪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自然美景,在哼唱中聯想畫面,提高學習興趣。
5.播放《牧歌》《春之歌》,體會其節奏、節拍、力度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牧歌》為四四拍,速度稍慢,節奏起伏平穩為小提琴獨奏曲,力度為強弱次強弱。而《春之歌》為四二拍管弦樂曲,速度為小快板,旋律清新、流暢,第三段中出現的是下行模進,最后,樂曲在安詳的氣氛中結束,這種弱處理手法,給人以余音繚繞的感覺,充滿了詩情畫意。兩首歌曲都表現了春意盎然的優美景色。
(四)鞏固提高
教師引導學生對旋律進行舞蹈創編。
(五)小結作業
小結:欣賞管弦樂曲《春之歌》,感受樂曲抒情、明快的情緒,體驗流水般的旋律帶來的春天氣息,想象春天萬物復蘇的美好情景,通過聽辨、哼唱旋律的活動,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作業: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關于春天的作品,對比聆聽一下,下節課相互交流。
【板書設計】略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