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行為主義學說
- 時間:
- 2021-04-01 09:47:43
- 作者:
- 李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1.強調模仿,即觀察學習
在他看來,兒童總是在觀察和模仿周圍人們的那些有意的和無意的反應。通過對他人行為及其強化行為結果的觀察,兒童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現存的反應特點得到矯正。
2. 強化分為
(1) 替代強化(他人強化)
由于觀察到他人的行為受到表揚或懲罰,而使兒童也受到了相應的強化,如看到他的一位同伴推倒了另一個同伴,并獲得了想要的玩具,該兒童于是也可能在以后嘗試使用這個方法,這就是替代強化。
(2) 自我強化
除了觀察學習過程中的替代強化外,個體還存在自我強化。當自身的行為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時,兒童就會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來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反應,所以完成拼圖游戲的幼兒會為自己拍手叫好。
3. 對學前教育的啟示:重視及時強化、行為矯正。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