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幼兒園工作規程》案例解讀
- 時間:
- 2021-06-29 17:04:41
- 作者:
- 方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一、開篇
《規程》共分為十章,分別是:總則,幼兒人園和編班,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幼兒園教育,幼兒園的園舍、設備,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幼兒園的經費,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幼兒園的管理,附則。其中,《幼兒園工作規程》這部法規也是以選擇題備考為主,案例式的單選也常出現,在學習規程時,通過案例進行解讀,會更輕松有趣,且有實踐意義,為此小編呈現了幾個案例,幫助大家理解一些常見的具體教育政策。
二、教育政策與案例解讀
1.《規程》第十條對幼兒園的入檢查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即“幼兒入園前,須按照衛生部門制定的衛生保健制度進行體格檢查,合格者方可入園。”
未進行入園體檢的后果
案例
某月21日上午8時許,某市一家私立幼兒園的值班老師發現2歲的文文發燒,連忙報告園長馬某,并通知了孩子的母親席某。隨后,幼兒園將孩子送到醫院。經醫生診斷,文文患有右額顳頂枕膜下血腫、腦疝、肺部感染等疾病。當月28日,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后經法醫鑒定,文文病癥的出現是由頭面部外傷造成的。席某遂向法院提出上訴。馬某后悔不已,認為自己錯就錯在當初孩子進園的時候,沒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沒讓孩子進行體檢。
分析: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大活動場所,體檢是幼兒人園時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體檢,可以知道每個幼兒的身體狀況,如:是否患有疾病,為哪一類疾病;是否患有傳染病,為幾級傳染病;有無先天性疾病等。然后再決定是否可以接納幼兒人園,接納后,應如何采取監護和救治措施。
2.《規程》第二十一條指出,幼兒園教育要“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體健康發展。”
針對幼兒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案例
李老師在教小班孩子畫簡筆畫,畫一只由幾個大小不同的圓圈組成的小雞。畫小雞看似簡單,但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還有一定復雜度。因此,李老師沒有要求幼兒進行添畫,他們只要認真完成自己的作品就可以了。就在大家都安安靜靜地畫畫時,欣欣在下面輕聲嘟囔:“這太容易了,我都學會了,我不想畫了。”于是李老師請欣欣來當小老師,負責指導和幫助完成作品相對比較困難的一組小朋友,欣欣愉快地答應了。她來到那一組小朋友旁邊,輕輕地問:“哪里不會畫?我來教你們吧。先畫一個圓圈,再畫一個圓圈……”孩子們都很聽欣欣這個小老師的話,在她的幫助下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且都跟欣欣說:“謝謝。”欣欣臉上樂開了花。
分析:受到遺傳、環境、生活和教育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既可能表現在發展的速度、水平和優勢領域方面,也可能反映在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案例中欣欣在活動中表現出超出平均水平的繪畫水平,李老師及時發現了欣欣的這一優勢,并根據這一優勢為欣欣提供展現能力的機會,體現了《規程》的上述要求,對幼兒的發展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3.《規程》第四十八條規定:“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
一味滿足家長要求,影響幼兒園正常保教秩序
案例
某醫院附屬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大多數是醫院的醫護人員,雖然該幼兒園并非是寄宿制幼兒園,但卻是24小時開放的,因為經常有家長因有緊急任務而把孩子寄放在幼兒園;還有一些年輕的家長,不來接孩子,而是打個電話告訴老師今天不能來接孩子了,請代為照顧。時間一長,教師開始有了抱怨,有的老師因為晚上要照顧幼兒,沒有休息好,也沒有時間準備第二天的活動,嚴重影響了白天正常保教工作的開展。
分析:教育好幼兒和服務好家長是幼兒園的雙重任務,在此案例中,幼兒園在服務家長這一任務上遇到了困難:家長確實有困難,幼兒園雖然有心為家長服務,但是這樣24小時不間斷地服務對于老師來說的確是比較大的挑戰,甚至影響幼兒園正常保教活動的開展,導致教育好幼兒這一任務也不能很好完成。幼兒園是不是一定要根據家長的需要提供服務呢?從案例中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看,24小時開放是不太合理的。
那么幼兒園可以怎么做呢?《規程》第四十八條規定:“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根據這一規定,對于案例中部分年輕家長僅因為自己有私事就把孩子寄放在幼兒園的現象,幼兒園可以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使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育兒責任,引導家長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對于確實因為工作原因無法照顧孩子的家長,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有同樣需求的家長互幫互助,形成輪流照看孩子的“家長互助育兒組織”。另一方面,幼兒園不一定強制教師必須24小時提供服務,但是教師個人如果力所能及,可以以個人形式給家長提供服務。上述措施雖然不是幼兒園直接為家長提供育兒服務,但卻體現了幼兒園為家長服務的多元化。
4.《規程》第三十二條規定:“幼兒園應配備適合幼兒特點的桌椅、玩具架、盥洗衛生用具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圖書和樂器等。”
創設適宜幼兒特點的環境,積極促進幼兒發展
案例
剛入小班的幼兒離開關心、呵護他們的父母,情感特別脆弱,容易產生情感缺乏感,因此,我們在創設小班環境時要特別注意營造一種家庭式的氛圍。如在開展小班“娃娃家”的區域活動時,我們的環境創設是以溫馨氛圍呈現的:在“小兔一家人”的區域里,窗戶上貼了兔寶寶和兔爸爸、兔媽媽的合影,溫馨又親切;一只松軟又可愛的小熊寶寶和小孩衣服、鞋子、梳子、發卡等物品,可以讓幼兒隨時體驗為動物寶寶穿衣打扮的樂趣;豐富的娃娃家餐具、灶具、各類玩具蔬菜等,可以讓幼兒體驗過家家做飯的樂趣。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的家庭生活經驗得以拓展和整合。
幼兒在一個可供選擇的、富有情趣的環境中容易被激發出探索的興趣,從而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引出新的活動、新的問題。如在角色游戲中,娃娃家的“爸爸”、“媽媽”都忙得不亦樂乎。小妞妞買來了芹菜正準備放在鍋里炒,慶慶問:“你的菜洗過了嗎?”“還沒有呢!我到水池那去洗洗。”“不行,你得先擇一擇,再洗一洗,切一切,才能炒呢!”……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到了一定的遷移。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也可以為幼兒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
我們還充分利用玩具柜及其他設施的功能進行區域劃分:把玩具柜都鋸矮一層,加強通透感和降低幼兒視線,使幼兒便于看清楚擺放的物品;玩具柜可作為區域的門墻,使每個區域有一種“家”的感覺,溫馨、安全、自由,同時又可作為操作平臺使用;改變以往桌不離椅、放中間的傳統習慣,幼兒常用的小方桌成為畫臺或是區角中的操作臺,既方便了集體教學活動,又提高了安全性。
幼兒對富有新意的環境總是特別敏感且有興趣,另有研究表明,幼兒在一個類似母體包圍著的、相對狹小的空間里,從心理上是感到最安逸、最舒適的。小班幼兒在親切、溫馨如“小窩”般的區角里,總是很安心、專注、快樂地進行活動。如在圖書區里,我們用矮柜圍成一個半開放的區域,地面使用軟的榻榻米,放上一個小沙發、幾個小花靠墊,既舒服又自然,儼然是一個童話里的小家。孩子們倚著靠墊看書,在“家”的氛圍里抱著木偶、講著故事。
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師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創設了與其發展相適應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在物質環境中,不僅創設專門的“娃娃家”區域,而且在區域中為幼兒提供了各種適合幼兒游戲的材料,吸引幼兒的參與、操作。同時,教師注重心理環境的創設,給幼兒營造了一個生活化的、親切、自然、充滿愛的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能夠體驗到家的溫暖、愛的溫暖,這對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上就是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幼兒園工作規程》案例解讀的全部內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教資考試的內容,比如幼兒教師資格證咨詢等等,掃描下方或者右側二維碼關注我們廣東教師資格網,祝所有的考生教資考試順利通過。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