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廣東教師資格證幼兒面試結構化試題(精選)第一批
- 時間:
- 2021-06-28 14:39:16
- 作者:
- 鄒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一、綜合分析類
【題目來源】1月5日 上午 廣東省廣州市 結構化面試考題
【考題一回顧】現在小學課本難度很大,孩子學起來很吃力,所以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在幼兒園的時候多學一些小學階段的知識,這樣就不會擔心孩子到了小學跟不上。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1.提出觀點。
家長的這種想法折射出當前普遍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從情感角度講,家長想讓幼兒提前掌握小學課本知識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從教育科學性角度看,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屬于拔苗助長,反倒會適得其反。
2.分析論述家長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和危害。
第一,家長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一是應試教育制度造成的教育目標功利化;二是日益激烈的學習競爭環境也使家長的教育功利心偏重,并由此產生了功利化的幼兒培養觀。
第二,家長產生這種想法的危害。一是幼兒時期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長時間的緊張學習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學、畏懼、自卑等心理問題;二是幼兒教育側重能力和智力的培養,不是識字和算術的提升。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會影響幼兒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想象力、觀察力等綜合能力的全面開發。
3.落實解決。
需要國家、教師、家長三方協力合作,轉變觀念,才能真正杜絕這種現象的蔓延。
第一,國家層面。加快教育制度改革的步伐,從體制上杜絕以分數論成敗的功利觀,從而扭轉教育環境,讓孩子從“應試”的藩籬中解放出來。
第二,幼兒教師層面。一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理念,以全面提升幼兒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遵循幼兒自身生長發育規律,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二是向家長傳播科學的育兒理念和知識。
第三,家長層面。應轉變教育培養觀念,建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和新時代的人才觀,不能以單一的分數或掌握多少識字量來評價幼兒。
【題目來源】1月5日 上午 山西省臨汾市 結構化面試考題
【考題二回顧】請談一談你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文化強國的看法。
【參考答案】
1.提出觀點。
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認為中華民族只有不斷高揚先進的文化旗幟,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分析論述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
隨著人民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求發展到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建設也要提升至更高層面。
首先,文化事關民族復興偉業。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次,文化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強,要通過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最后,文化提供精神指引。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落實解決。
教育是傳承人類文明的主要途徑。教育發展,教師為本,要建設文化強國,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要能夠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和世界科學文化的制高點,引導和幫助學生傳承人類文明。
另一方面,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教師的價值導向、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道德素質,成為言行一致、治學嚴謹、行為世范的合格教師,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二、落實解決類
【題目來源】1月5日 上午 吉林省長春市 結構化面試考題
【考題一回顧】你在洗手的時候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洗手,一個幼兒看到了就問:“老師,你為什么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洗手?”此時,你應該怎么辦?
【參考答案】
1.明確問題。
作為幼兒老師,應該時時處處給幼兒樹立好榜樣。面對題中所述情況,我會認真對待,靈活有效處理。
2.解決問題。
首先,正確認識。一是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中,幼兒會有充當“監督員”的角色意識,老師必須做好正向引導;二是幼兒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較強,老師的不良示范不利于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知錯就改,給幼兒做出榜樣示范。
其次,及時做出反應。一是微笑著感謝幼兒指出我的錯誤,并表示自己會立刻改正;二是及時調整洗手方式,按照幼兒園平時教的正確的洗手方式進行洗手;三是鼓勵幼兒下次老師有不正確的行為還可以指出,同時也要像要求老師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和老師共同成長和進步。
最后,強化教育效果。在后續的保教實踐中,我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并做好對幼兒的引導教育,使幼兒在監督他人的同時,也嚴格要求自己,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題目來源】1月5日 上午 甘肅省定西市 結構化面試考題
【考題二回顧】3歲的小明在幼兒園很內向,不說話也不交朋友,總想回家。作為教師,你怎么辦?
【參考答案】
1.明確問題。
性格內向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引導,以提高其在幼兒園的社會交往能力。作為教師,我會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小明。
2.解決問題。
首先,給予小明更多的重視和關心。一方面,多接觸小明,經常走到他身邊,鼓勵他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另一方面,創造機會,讓小明去展現自己,如多點到小明的名字,對他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
其次,創設團結合作的集體氛圍。一方面,鼓勵他身邊的小朋友班級活動中要帶著小明一起,說明大家都是好朋友;另一方面,在組織班級活動時盡量采取合作的形式,讓小明在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再次,組織趣味活動讓小明體會到樂趣。一方面,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小明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另一方面,活動中教給小明與大家相處的方法,使其感受到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樂,愿意敞開心扉。
最后,家園配合。一方面,向家長了解小明的生活狀況及性格特征,給家長提出建議,如多為孩子提供交往鍛煉的機會,多帶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另一方面,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好處,如可以交好朋友、可以玩好玩的游戲等,引導孩子逐漸愛上幼兒園。
三、職業認知類
【題目來源】1月5日 上午 湖北省武漢市 結構化面試考題
【考題一回顧】對于新課改提倡的“以幼兒為中心”,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1.綜合概述。
“以幼兒為中心”是幼兒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重在強調教師要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
2.具體闡述“以幼兒為中心”的意義。
一方面,可以促進兒童身心發展。一是3-6歲的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期,幼兒此時是否能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被尊重,直接影響到后續身心發展;二是“以幼兒為中心”強調了師幼關系不是簡單的控制與服從關系,教學活動也不是教師或幼兒的單邊活動,而是參與式引導式的,這種參與性可以促進兒童心智的成熟。
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兒童個性發展。一是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意志和發展要求,尊重并鼓勵幼兒支配自己的行為,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二是幼兒期充滿了好奇和探索,這種探索精神如果能被尊重并加以正確引導,對幼兒創新意識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3.點題升華。
幼兒園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做到以幼兒為主體。
【題目來源】1月5日 上午 河北省邯鄲市 結構化面試考題
【考題二回顧】你為什么選擇當一名幼兒園教師?
【參考答案】
1.綜合概述。
我之所以選擇當一名幼兒園老師,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職業選擇。
2.具體闡述。
一方面,高度匹配的職業興趣。一是受家人影響。我爺爺是一名人民教師,他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及敬業態度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對教師職業產生了熱切的憧憬;二是專業匹配。我畢業于學前教育專業,大學四年里,我研修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課程,不僅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具備了現代教育理念;三是社會實踐經歷豐富。大學期間我參加了支教活動和教學實習活動,這些不僅鍛煉了我的教學實踐能力,更堅定了我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信念。
另一方面,客觀理性的求職需要。一是幼教工作給我帶來價值感和幸福感。幼教工作充滿了創造性和挑戰性。在我看來,幼兒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創新中體會育人之樂。這種莫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其他行業所無法比擬的;二是學前事業的發展給我帶來機遇。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不斷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幼兒教師的地位也不斷提高,這使我對幼教事業充滿信心,感到了莫大的鼓舞與激勵,也使我有了實現職業理想的平臺。
3.點題升華。
教育是立國之本,興邦之道。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教師。假如我能成為幼兒教師隊伍中的一員,能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領路人,我一定傾盡一生的時間和精力,辛勤耕耘、勤奮學習、勇于創新,為幼兒教育工作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