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師資格面試小學音樂《草原放牧》教案
- 時間:
- 2022-03-30 14:23:47
- 作者:
- 鄒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廣東教師資格證報名





《草原放牧》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作品《草原放牧》,領略琵琶音色的魅力,感受蒙古小姐妹愉快的放牧情景,逐步建立對大草原的向往、對祖國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作品的情緒、速度等的聆聽,感受作品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認識主奏樂器琵琶;在樂段的對比分析中,體會作品在速度、情緒上的變化,提升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
【知識與技能】
簡單了解作品背景,初步認識主奏樂器琵琶;能從速度、情緒等方面分析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簡單了解作品背景,知道樂曲各部分表達的內容,掌握主奏樂器琵琶音色等相關知識。
【難點】
能從速度、情緒等方面分析作品。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播放視頻,學生觀看并思考:看到哪些景象?
學生自由發言。(草原;羊群;兩個小女孩)
教師總結:該視頻是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還有放牧的牧民。這樣一組視頻如果用琵琶演奏會有怎樣的音樂故事呢?
順勢引出課題《草原放牧》。
(二)初步感知
1.初聽作品
教師播放音頻,學生聆聽并思考:印象中的琵琶的聲音是怎樣的?作品整體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清脆、明亮;活潑的)
教師大屏幕出示琵琶的照片并總結:大家的音樂感知力非常強,聽的也很認真。琵琶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樂器音色是非常有特點的,它高音明亮而富有剛勁,中音區柔和,低音區音質醇厚。整首曲子就是在這樣極有味道的音色下帶給我們活潑、天真的情緒感受。別小看了這首協奏曲,它也是大有來頭,讓我們一起目光看向大屏幕。
2.介紹作品
教師播放《草原小姐妹》的視頻片段,并簡單介紹作品:《草原放牧》是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寫于1973年。樂曲采用琵琶協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發揮琵琶的豐富表現力,同時又運用管弦樂隊交響樂的豐富表現手段,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演繹了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羊群的動人故事。全曲共分五部分,而《草原放牧》則是《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
(三)深入探究
1.教師播放音頻,提問學生:剛剛聽到的作品可以分為幾個主題?
指定學生回答。(2個主題)
教師總結:通過旋律的速度和情緒的不同,我們不難發現剛剛老師播放的《草原放牧》可以分為兩個主題。
2.聆聽第一主題
教師播放第一主題音頻,并提問:這段旋律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活潑;較快;像跳舞)
教師總結:大家聽得非常認真。作品中的第一主題就是利用活潑、輕快的情緒和較快的速度配合著具有舞蹈性性的節奏,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
3.聆聽第二主題
教師播放第主題音頻,并提問:與第一主題相比,第二主題音樂在速度、情緒等音樂要素上有什么不同?兩個主題音樂描寫的情景是不是一樣的呢?
學生自由回答。(速度慢;抒情;畫面不一樣)
教師總結:你們都有一雙善于聆聽的耳朵,也是一個合格的音樂鑒賞家。第二主題相對第一主題速度緩慢、節奏寬廣、旋律抒情且具有內蒙古長調色彩,它形象地模仿了蒙古短調民歌的歌唱方法和馬頭琴的演奏方法,突出了鮮明的蒙古族音樂風格。仿佛小姐妹手拿牧鞭站在遼闊的草原上放聲歌唱。表現了蒙古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秀麗風光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活潑可愛的形象。
教師追問:作品解讀到了這里,你們來猜一猜作者想借著作品表達什么?
學生舉手回答。(熱愛大草原;熱愛家鄉)
教師總結:是啊,看似作者在講述一個故事,其實作者更多的是借助這些跳躍的音符抒發著內蒙古人民對家鄉草原的熱愛,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
4.教師彈琴,學生跟琴哼唱旋律,感受作品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教師組織分小組自由選擇場景進行表演。
1.播放視頻,模仿放牧的場景。
2.請各組進行表演,然后進行生生評價、教師評價。
(五)小結作業
1.小結:今天我們跟著蒙古族少女龍梅、玉榮領略了琵琶音色的獨特,感受了大草原的遼闊,也知道了她們為保護集體羊群與暴風雪搏斗的事跡,我們不僅要去學習她們不畏風暴的高尚品格和勇敢的精神,還要學習她們對草原、對家鄉、對祖國的那份摯愛。
2.作業:畫一幅草原的圖畫,下節課分享交流。
四、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廣東教師資格面試小學音樂《草原放牧》教案的全部內容,考生若想了解更多廣東教師資格筆試考試的相關資訊,如廣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公告、廣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條件、廣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考試內容、廣東中小學教資考試真題等,敬請關注廣東教師資格網(http://www.series60v3.com/)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廣東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